超纯气体存储需从环境控制、容器选择、安全防护、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把控,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存储环境要求
温度与湿度控制
存储温度需严格控制在30℃以下,高温可能引发气体膨胀或化学反应,导致容器损坏或气体变质。
相对湿度不超过80%,避免潮湿环境加速金属容器腐蚀,同时防止气体吸湿影响纯度。
通风与光照管理
存储区域必须通风良好,防止气体泄漏积聚引发爆炸或窒息风险。
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对光敏感的气体(如某些高纯电子气体),需使用遮光材料或专用气瓶柜。
隔离与分区存储
根据气体性质分区存储:
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需单独存放于防爆气瓶柜,配备泄漏报警装置和阻火器,与氧化剂、卤素等严格隔离。
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可存放在普通气瓶间,但需固定气瓶并标注空瓶/满瓶区域,防止倾倒或混淆。
存储区域需清晰标识气体名称、危险标志及应急联系方式。
二、容器选择与维护
容器材质与密封性
优先选用高压钢瓶或低温液化气体容器,确保材质与气体兼容(如不锈钢气瓶用于腐蚀性气体)。
容器需经过严格清洗和钝化处理,避免残留杂质污染气体。
定期检查容器密封性,更换老化密封件,防止气体泄漏。
气瓶固定与防护
使用铁链、绑带或专用支架固定气瓶,防止倾倒或碰撞损坏阀门。
气瓶需佩戴瓶帽,避免运输或存储过程中瓶阀受损导致泄漏。
余压管理
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需保留至少5千帕余压,防止空气倒灌污染气体或引发爆炸。
三、安全防护措施
防爆与防火设施
存储区域需配备防爆照明、通风设备及防爆开关,开关位置应设在仓库外。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如铁制扳手、电动工具等。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沙箱),并定期检查有效性。
泄漏应急处理
存储区域需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如吸附材料、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制定泄漏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人员熟悉处置流程。
防静电与接地措施
气瓶和容器在传输过程中需接地并桥接,防止静电积聚引发火花。
存储区域地面需铺设防静电材料,减少静电产生风险。
四、日常管理与操作规范
专人负责与登记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气体存储管理,负责验收、核实、登记发放,确保账物相符。
建立气体使用记录,追踪气体流向和用量,便于追溯和管理。
操作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气体性质、存储要求及应急处理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敲击、碰撞气瓶,避免接近热源或暴晒。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存储环境、容器状态及安全设施,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
对长期未使用的气瓶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气体质量符合要求。
五、特殊气体存储要求
高纯电子气体(如硅烷、氨气)
需存储于专用气瓶柜,配备自动切换装置和纯度监测系统。
存储区域需保持正压,防止外界空气侵入污染气体。
低温液化气体(如液氮、液氩)
需使用专用低温容器存储,避免容器冻裂或气体快速挥发导致压力升高。
存储区域需保持干燥,防止水汽凝结结冰影响容器密封性。